科创板硬科技企业的估值方法需要结合技术壁垒、行业特性和成长阶段进行综合考量,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:1. 现金流折现法(DCF) 适用于技术成熟、商业模式清晰的企业。需重点预测未来自由现金流,折现率需考虑技术风
港股通标的扩容的筛选通常基于市值、流动性、合规性等核心指标,结合恒生指数公司分类和交易所规则。以下为潜在纳入标的的分析方向及扩展要点:
1. 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
港股通首要纳入恒生综合大型股、中型股指数成分股(市值门槛分别约50亿港元、25亿港元),并满足流动性要求(换手率0.05%以上)。近期恒指季检新增或符合条件的中小盘股(如生物科技、新能源赛道企业)可能优先进入名单。
2. 行业分布侧重
- 新经济板块: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后,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(18A章节)、二次上市/双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(如蔚来、哔哩哔哩)若满足市值标准可能被纳入。
- 金融与消费:区域性银行(如渤海银行)、优质消费龙头(如华润啤酒)因流动性改善或市值提升有望入选。
3. 交易所特别条件
标的需满足港股上市满6个月+20个交易日(同股不同权企业可缩短至6个月),且不属于被风险警示(如ST股)或暂停交易状态。REITs、ETF等特殊品种也可能随规则调整纳入。
4. 政策与市场影响
扩容或推动外资配置A股稀缺标的(如国际教育、股),同时提升港股中小盘流动性。需注意部分标的虽达市值门槛,但若流通比例不足(如大股东持股超80%)可能被排除。
历史扩容显示,新纳入股票短期可能获资金溢价,但长期表现取决于基本面。投资者应关注恒生指数公司的半年度检讨结果及交易所公告,同时结合行业景气度与估值合理性综合判断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