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前线金融知识网 >> 基金知识 >> 基金 >> 详情

红利低波策略走俏,防御型基金受追捧


2025-07-15

红利低波策略近期走俏,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,投资者更注重防御性资产配置。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分析:

红利低波策略走俏,防御型基金受追捧

1. 宏观经济环境驱动防御需求

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迹象明显,主要经济体 PMI 数据持续低迷,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市场不确定性。沪深300指数近三年波动率达18.7%,而中证红利低波指数同期波动率仅12.3%,凸显其抵御市场波动的特性。美联储加息周期尾声阶段,资金更倾向于追求确定性收益。

2. 策略机制的独特优势

红利低波策略兼具双重筛选标准:通过股息率指标筛选出现金流充沛、盈利稳定的企业(通常要求连续3年分红率>30%),再结合低波动因子剔除股价波动大的个股。数据显示,2013-2023年间,中证红利低波指数年化波动率较市场基准低22%,最大回撤减少35%。

3. 机构资金配置趋势

保险公司等长期资金近期显著增配红利低波基金,二季度公募FOF持仓数据显示,红利策略基金配置比例上升至8.3%,较2022年底提升4.1个百分点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红利低波产品规模年内增长超600亿元。

4. 与价值投资的底层关联

该策略本质是Graham式安全边际投资的现代演化:高股息意味企业自由现金流真实,低波动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稳定性的认可。A股市场近年来分红新规(如《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》)强化了基本面筛选有效性。

延伸观察:

需警惕部分周期股因短期盈利波动导致的"股息陷阱"

量化模型在因子权重配置上的差异可能造成策略表现分化

无风险利率变化会影响相对吸引力,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.6%附近时性价比较优

市场持续震荡下,红利低波策略成为资金避风港的同时,也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转型期结构性机会的审慎态度。未来需关注上市公司分红可持续性及因子拥挤度风险。

标签:基金